6月27日上午,龙安区法院在3楼会议室召开利用网络查控系统破解执行难新闻发布会。会议由该院新闻发言人闵文庆主持,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振华,执行局负责人李群伟出席会议,并邀请河南法制报、河南经济报、安阳晚报、安阳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参加。
会上,李群伟向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通报了该院利用网络化查控系统,成功执结一起历时二十三年之久的积案的情况。
1994年2月,张某与武某双方达成口头购销罐头协议,由武某购买其罐头500箱,货款共计27600元。武某当天将罐头拉走至山东销售,当场付款4000元,剩余货款经张某多次催讨,武某一直以货物质量不合格、手头紧为由长期拖欠。张某的生意也需要资金周转,便向龙安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由于传统手段一直未能查控到武某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程序不得已处在终结状态二十余年。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最高法的网络查控系统建设
越发显现出了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也给执行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今年5月,通过查控系统得知武某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程序也得以重新恢复。我院干警通过操作查控系统,足不出户就将其账户冻结、划拨,44690元案款成功执行到位。至此,一起历时二十三年之久的积案在网络查控系统的协助下得以完满执结,申请人满意而归,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为有效解决执行难,从2014年开始,最高法大力推进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手段查控被执行人及其财产。自开展“夏季雷霆”活动以来,该院通过查控系统已冻结涉案金额260余万元,仅6月份执结19案,查控30余万元。正是借助于网络查控这一有利抓手,龙安法院执结了一批由于技术受限,无法获知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的“僵尸案”。
实践证明,最高法网络查控系统切实有效解决了查人找物难题,相比传统人工查控模式,效果显著。龙安法院将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以执行工作信息化建设为引领,进一步树立公正高效的执行观念,用足、用活网络查控系统,实现对失信被执行人的精准打击,努力提升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全力开创执行工作新局面。